第409章 被超越了-《我真是大艺术家》


    第(2/3)页

    今天我想在化学领域上与李大宝进行比试。

    比试的项目也是相当的简单,氟单质的制作,我相信这是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比试,短时间肯定不会出结果的。

    李大宝你敢跟我比吗?

    你不是说你任何学科都会吗?有种的话,就跟我比化学啊。”

    李大宝的粉丝第一时间发现了闻山的微博。

    “这闻山实在是太无耻了,本来我以为搞研究的人都是严谨的,谦虚的,没有想到还有这样的人。

    如果你在数学领域上跟宝爷这样比试的话,我相信真的没有人说你什么,但是你却在宝爷不了解的化学领域上,跟他比试?

    我真的想说你为什么不在宝爷比较擅长的音乐领域上,又或者是在直播上跟宝爷比试呢?”

    “如果你跟宝爷比拍摄电影的话,我绝对会支持你的,虽然宝爷嚣张的性格,我很不喜欢,但是你这样欺负人家就是你的不对了。”

    李大宝想起来了,前世在上大学的时候,曾经研究过这个东西的制作。

    这一世,他还不知道氟单质还没有被制作出来。

    研究的过程是相当艰难的,但知道结果之后,想要做出来,相当的简单。

    氟是卤族的一种元素,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通常状况下氟气是一种浅黄绿色的气体,腐蚀性很强,有毒,是已知的最强的氧化剂之一,甚至能与某些稀有气体发生反应。

    在化学元素发现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参与人数最多、危险性最大、工作难度最高的研究项目,莫过于单质氟的制取了。

    从正式确认含氟化合物氢氟酸到制备出单质氟,前后一共经历了一百一十八年的时间。

    由于单质氟的化学性质极其活泼,制取和收集所用的仪器要特别耐腐蚀。

    而且氟的化合物具有很强的稳定性,普通方法很难获得氟的单质。

    特别是氟气和很多氟化物毒性都很强,许多化学家为制取单质氟而中毒,甚至有的化学家因此贡献了他们宝贵的生命。

    可以说,单质氟的制备是化学史上最为悲壮的一段历史。

    艰难的探索者德国矿物学家阿格里科拉被誉为地质学与矿物学之父,一九五六年出版了他的著名遗作《冶金学》,书中介绍了萤石(CaF2)这种矿物:萤石是低熔点矿物,在钢铁冶炼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萤石,不仅可以提高炉温,除去硫、磷等杂质,而且还能同炉渣形成共熔物,增强活动性、流动性,更容易分离矿渣和金属铁。

    德国人斯瓦恩哈德是从事玻璃加工的一名工人。一六七零年,他无意中将萤石与硫酸混合在一起,结果产生了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烟雾(即氟化氢)。

    他发现这种生成物能腐蚀玻璃,从而研究出一种不用金刚石或其他磨料也可以在玻璃上刻蚀图案的方法。

    利用这种方法,斯瓦恩哈德制成了许多玻璃艺术品,成为有名的玻璃雕刻艺术家。

    但是对于氟化氢和腐蚀玻璃的原理,他一无所知,也不感兴趣,大概这就是典型的实用主义吧。

    一七六八年,德国化学家马格拉夫证实萤石中不含硫。

    当他用酸处理萤石时发现有一种气体产生,而且这种气体能够腐蚀玻璃。

    后来瑞典化学家谢勒专门研究过这种气体,并确认它是一种酸。

    1810年11月,英国皇家学会正式同意戴维提出的“盐酸气(HCl)和氟酸气(HF)中都不含有氧,但其中含有未知的新元素”的见解。

    并将盐酸气中的新元素命名为“氯”,三年以后又将氟酸气中的新元素命名为Fluorine(F,氟),该词根取自“流石”。

    氯气早在一七七四年就已由谢勒制得,而单质的氟当时还没有制出,所以从此便开始了制氟的艰难历程。

    惨烈的制氟历程,英国化学家戴维和法国化学家盖·吕萨克最早尝试用电解氟化氢来制取氟,结果双双都以失败告终。

    戴维本人还因吸入了氟化氢而严重中毒,休养多时。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爱尔兰化学家诺克斯兄弟俩,曾利用一个由萤石制成的容器,让氯气与氟化汞在其中进行反应,意在制氟,结果又遭失败。

    接着比利时化学家劳埃特继续进行诺克斯的实验,结果更惨,他因氟化氢中毒而死亡。

    后来劳埃特的助手、法国化学家弗雷米改用电解法制氟。

    一八五零年,当他电解熔融的氟化钙时,在阳极上看到有气体放出,但却无法收集它。 20年以后(1869年),英国化学家高尔再次采用电解氟化氢制氟,结果不仅电极很快被腐蚀,而且所产生的氟立即与生成的氢进行反应,发生了爆炸。他总结失败的教训后认为,降低电解装置的温度也许能够抑制氟的活性而取得成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