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八章 万里求法-《异界至尊妖圣》


    第(2/3)页

    觉贤一笑:“施主施心有限,为我设的饭已没了。”

    袁豹呼左右加饭,并说:“和尚不必多心,怎么可能没了呢?”

    左右却为难地说:“确实已完。”

    袁豹羞愧难当。他悄悄问慧观:“这位僧人到底是什么人?”

    慧观略带神秘地回答:“德行器量高远,不是你我凡夫所能测知的。”

    袁豹惊异非常,便禀报太尉,太尉请求一见,一见便对觉贤崇敬至极。

    不久太尉回京,便请觉贤同去,住在道场寺中。

    众人见觉贤仪态范率真质素,与汉地不同。

    而韵致清雅幽远。

    无不点称赞,宋武帝也对他很是看重。

    宋义熙十四年,吴郡内史孟、右卫将军褚叔度,请觉贤翻译支法领从于阗带回的《华严》前分三万六千偈。

    觉贤集合法业、慧严等百余僧人,在道场寺开始译经。

    觉贤手持梵本,诠释、决定文辞义旨,因兼通梵汉,所以颇能探得经义奥妙。

    这一翻译十分有名,道场寺后来还存有华严堂。

    后来法显从西域带回《僧祇律》,也请觉贤翻译。

    觉贤还先后译出《观佛三昧海》六卷、《泥洹》及《修行方便论》等,共十五部,一百零七卷,均能做到辞旨双美。

    宋文帝元嘉六年,觉贤圆寂于建康城中,终年七十一岁。

    安小余感慨道:“觉贤已经修的正果,得到大道啦。”

    小和尚接着道:“还有一位高僧万里求法,也是我佛门一件幸事。”

    安小余道:“是哪位高僧?”

    小和尚道:“法显。”

    命中注定,法显不是尘凡中人:他的三个哥哥均是几岁便夭折,于是他刚到三岁,便由伤心已极的父亲决定做了小沙弥。

    只是年岁尚小,法显暂时养在家中,谁知住了几年,病重要死,家人赶忙送他回寺院,一夜之后,病就好了。自此就不肯回家。

    法显十岁时,父亲病死,叔父因他寡母不能独立,逼他还俗,他淡淡地答道:“我本不是因有父亲才出家,只不过想远离尘俗,才皈依佛法。”

    叔父认为法显说的有理,便由他去了。

    数月后,母亲去逝,这法显性情中独有过人之处,丧事一完,就立即回了寺院。

    法显曾和师兄弟几十人在田里收割稻子,成群的饥民前来抢夺,众人四散奔逃,独有他从容自如,对饥民说:“若要粮食,随意拿就是了。只是你们前世不行善布施,才有今生衣食无着的恶报。现在又来抢夺别人的。来世恐怕会更穷。贫僧真为你们担忧!”

    说完便走。饥民们愣了片刻,纷纷放下稻子散去。

    几百僧众,对法显无不叹服。他受戒之后,处事严肃,不逾规范,只是深感于经律的缺漏失误,立志到国外寻求。

    东晋安帝隆安三年,法显与同学慧景、道整、慧应、慧嵬等人,从长安出发,向西方走去,经行中国西北沙漠地带流沙,大漠如雪,茫茫一片,举目四顾,上无飞鸟,下无走兽,不知身处何地。

    法显等人只能凭日月判别东西,以人的枯骨来认定道路。
    第(2/3)页